前言杭州配资平台
白宫开始拿钱砸了,伊朗人民的春天取决于哈梅内伊的一念之间。究竟是拿钱放弃核设施,还是继续强硬保发展?
美媒爆料,特朗普正联合中东阿拉伯盟友,筹备了一个总额高达200至300亿美元的庞大资金池。目的赤裸而直接,给伊朗一笔难以拒绝的巨款,换取伊朗彻底放弃浓缩铀活动,掐断其通往核武器的可能路径。
一夜之间,伊朗的春天似乎就在眼前。然而,当哈梅内伊政权面临这前所未有的诱惑时,伊朗官方发出的信号却令人迷惑,既表示开放谈判,又有高官断然拒绝接触。
这300亿美元,究竟是该拿还是不该拿?
百亿美元诱惑,要求只有一个,放弃核武
6月26日,特朗普政府正式向伊朗抛出了一个价值200-300亿美元的区域合作项目提案。这个计划的核心很清晰,美国联合中东各国计划总共注资200-300亿美元。虽然美方具体出资额度尚未公开,很可能不是大头,但消息明确指出,“大部分肯定来自中东富裕的产油国”,即美国在波斯湾地区的阿拉伯盟友(如沙特、阿联酋等国)。
这些国家与伊朗地缘矛盾深重,让其出钱,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区域安全捆绑意味。
这笔资金将用于在中东地区建设一个民用核计划项目,而伊朗被邀请参与其中。这相当于给了伊朗一条安全、合法且由国际监督和资助的替代核能发展道路。
作为提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方还许诺解除对伊朗的部分制裁。更重要的是,通过解除制裁将自动释放约60亿美元的伊朗海外被冻结资产。
它直接击中了伊朗政府过去十几年谈判中始终坚持的一个核心诉求:解除制裁必须是谈判的前提条件。现在美方主动解套,并提供这笔可观的启动资金,被外界解读为主动“照顾到哈梅内伊政权面子”,软化其谈判立场。
这300亿无疑是美国近年来对伊朗抛出的最具诱惑力、也最大手笔的和平方案。
但是任何免费的午餐都有昂贵的附加条款。特朗普政府这份看似大方的提案背后,藏着一个绝对不可动摇、绝不妥协的核心要求:伊朗必须实现铀浓缩活动的完全停止与逆转,将铀浓缩归零。
根据CNN引述的美国官员表态,无论其他谈判细节如何变化,“伊朗铀浓缩必须归零”是所有方案共存的绝对“不可协商”的要求。美国摆出了最硬的底牌,钱可以给,制裁可以松,但伊朗的核武的大门必须焊死。
美方设想的执行路径甚至包含了一些具体方案雏形,一种可能的操作模式是,在美国的主导和协调下,由沙特、阿联酋等海湾阿拉伯国家提供资金,用于支持伊朗拆除其已有的、可能用于军事目的的核设施,并支付部分被炸毁核设施的善后或民用转轨费用。
美方承诺的解除制裁及解冻资产,显然都是建立在伊朗明确、可核查地实现并维持“零浓缩”状态的前提之上。伊朗的核能力是其与美国和西方世界博弈最大的筹码,“归零”等于让伊朗主动放下了它认为最重要的战略武器。
因此,这份协议的本质,是美国及其盟友砸下数百亿美元巨资,要求伊朗对其核计划核心能力进行彻底清除,并永无恢复可能。
伊朗需要用国家战略层面的彻底转向,来换取这笔钱和一个可能的经济复苏机会。
巨资背后是伊朗民生的寒冬
面对这300亿美元的庞大诱惑,一些评论认为伊朗民众的“春天”降临。但春天之前,必须先穿越当下伊朗深重的民生寒冬。
为什么美国此时抛出如此大手笔的橄榄枝,会被部分视角解读为可能带来“春天”?答案深埋在伊朗普通百姓苦熬多年的经济困境之中。
过去十几年间,在哈梅内伊政权的领导下,伊朗选择了一条忽视民生求发展的道路。为了对抗美国的极限施压,伊朗将大量本可用于民生发展的宝贵资源,持续不断地投入到其非民用核计划以及在中东的势力扩张之中,意图以此作为对美国制裁的反制和威慑。
其结果是形成恶性循环,制裁加剧经济困难,经济困难迫使政府更依赖非民用核计划这张牌进行破局豪赌,却进一步耗竭了本应用于民生的资源,招致更严厉制裁。
这种恶性循环带来的直接恶果是普通伊朗民众生活水平持续大幅下滑。当前伊朗工人的平均月收入仅仅徘徊在200美元左右。在一个经历着恶性通胀、物资短缺的国家,如此微薄的收入意味着生活的极度艰难。
更雪上加霜的是,伊朗试图通过突破核门槛来破局的努力,遭到了美以双方毫不留情地军事反制,伊朗多处关键核设施曾遭受大规模精确打击,其浓缩铀生产能力遭受重创。
继续将有限的国力投入到一个已被证明难以实现、且会继续招致致命打击的目标上,因此,从伊朗内部底层民众的角度看,美国这个300亿美元的计划,并承诺允许其恢复石油出口,意味着一个可能的改弦更张的契机,逼迫伊朗放下代价高昂却无实际产出的“核武执念”,把目光转向民生,用外部输血和石油收入解冻来复苏千疮百孔的经济。
哈梅内伊政权正深陷其前所未有的战略困境。伊朗面对这份诱人又苛刻的协议,反应极端两面化。
一方面,德黑兰表示“愿意谈判”,似乎对经济解困敞开大门;另一方面,又有层级不低的官员强硬表态“拒绝和美国接触”,内部的巨大分歧和对美国意图的不信任根深蒂固。
虽然美方在方案中主动照顾面子,但对于视革命意识形态和反美主义为政权核心基石的神权统治阶层来说,接受“铀浓缩归零”,尤其是要在沙特等死敌的监督和出资下拆除核设施,不啻于一次政治与意识形态上的重大挫败。
放弃被视为国家战略支柱和终极威慑能力的浓缩铀,内部强硬保守势力必然反弹激烈。
美国的大礼包靠谱吗?项目资金大部分来自伊朗的敌人沙特等国,这笔钱会不会附带政治绳索?协议执行过程能否顺利?在美国政治高度极化、政策连贯性存疑的背景下,300亿美元承诺能否完全兑现?
接受这份协议,某种程度上就是承认美国及其盟友以色列通过军事打击迫使伊朗就范这一路径的成功。因此,摆在哈梅内伊政权面前的是一个极度痛苦的选择。
无论选择哪条路,都充满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和潜在的政治风险。
美国解除部分制裁所做的“面子”功夫,在伊朗高层捍卫其核心战略与意识形态“里子”的决心面前,分量仍显不足。
参考资料:美国对伊朗释放了哪些信号?2025-06-26 16:54·环球网
万隆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